close

  今天,是江蘇省慈善總會成立9周年的日子。這是一個年輕的組織,也是一個傳播愛與正能量的組織。9年來,江蘇省慈善總會以及全省的慈善會組織,已經成為救助困難群眾的生力軍。江蘇還是全國最早訂立慈善地方法規的省份,《江蘇省慈善事業促進條例》出台已有5年,5年來,江蘇的慈善法治氛圍更為濃厚。今年上半年,面對諸多不利因素,江蘇慈善工作者始終堅持改革創新、穩固提升的發展主方向,不斷深耕細作,仍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。上半年,全省各級慈善組織募集慈善資金達7.92億元,物資折價約2.06億元,支出救助資金5.33億元,物資折價2.03億元,受助人群210萬人次,歷年累計慈善募捐收入達到196.46億元。
  全省的慈善工作獲得了國家民政部和中華慈善總會的肯定。8月,由民政部發起的第三屆“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”評選揭曉,全國109個縣級以上城市榮登中國城市公益慈善百強榜,其中,江蘇有28個城市上榜。在32個“慈善七星城市”中,江蘇有12個上榜:南京、無錫、徐州、常州、蘇州、南通、鎮江、江陰、昆山、張家港、宜興、常熟。9月,江蘇慈善在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獎評比活動中再獲殊榮。獲獎名單中,我省占51席,無論是總數,還是在單位、組織和項目單項獎上,均居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首位,省慈善總會與其它8家市、縣(區)慈善總會榮獲“突出貢獻組織獎”。
  江蘇省慈善總會成立於2005年11月18日,到今天已經走過了整整9個年頭。這9年,在江蘇各級黨政領導、社會各界對慈善事業的關心支持和參與下,全省慈善事業取得了豐碩成果。每一個成長的腳印都凝聚著慈善工作者的辛勤汗水,江蘇慈善人也在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套適合江蘇省情的慈善發展路徑。
  慈善——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
  9年前,“慈善”這個字眼,在江蘇還很少被人提及。九年後,它已成為天天見諸網絡、報端的熱詞。這樣的變化,說明慈善已經走進人們的生活。
  扶貧濟困,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,而我國現代意義上的慈善組織卻出現很晚。因此,過去的幾年是人們慈善意識的“啟蒙階段”。經過經濟社會發展和幾次大的災難,沉睡的民間善意逐步被喚醒,慈善事業正蹣跚起步。
  很多慈善人都還記得,當年的募捐僅僅是幾百斤油,幾千斤大米……那時,慈善在人們眼中,就是捐糧送衣。很多人戲稱,慈善人是“化緣”的。如今,現金捐贈、轉賬支票、動輒幾千萬元的冠名基金比比皆是,募捐已進入良性循環軌道。截至目前,全省歷年累計慈善募捐收入已達196.46億元。如今,“合同認捐”額已占到慈善基金總量的72%,總會服務的“冠名基金”就有27只,“江蘇慈善”這塊品牌已被很多企業所認可。去年由總會無償服務的“冠名基金”專項救助支出2017.11萬元,“定向捐贈”專項救助支出2173.46萬元,合計4174.57萬元,占總會年度救助支出總量的40%。
  改變是巨大的,但真正的變化,不是數字的飛躍,而是態度的轉變。從過去挨家挨戶到企業勸募,到2008年汶川地震,潛藏在民間的大愛一下子激發出來,全民慈善文化初步形成。
  省慈善總會工作人員都還記得,地震後第二天,辦公室門外排起了捐款的長隊。此後的15天,是江蘇、中國、乃至全世界慈善史上最忙碌的15天。狹小的慈善總會辦公室里,24小時擠滿捐款的市民;有拾破爛的老漢,有耄耋老人;隊伍太長,人們自覺地讓兒童老人優先……
  短短15天,人們奉獻了愛心,瞭解了慈善,認識了自己。此後有一個明顯的變化是,經常性的從事慈善捐助和做義工的行為越來越多,普通民眾的個人小額捐贈永續不斷,真正成為慈善事業的源頭活水。“人人慈善”、“全民慈善”如能成為慈善事業發展的主旋律,必將做大做活慈善勸募市場。
  比如,2009年南京市慈善總會在全國首創“個人慈善冠名基金”。沒想到,一下子成立459支基金,募集到510多萬元。有人為了賀校慶,有人為了念恩師,有人為了祭亡子……今年9月,南京軍區原政委方祖岐將軍一次性捐資200萬元設立“方祖岐將軍慈善基金”,成為個人冠名基金中認捐金額最多的一支。每筆捐贈的背後,都是真善美的人性。雖然捐款數額上,仍是企業占大頭,但平民捐贈的人次卻在逐年上升。這就是我們期盼的平民慈善。
  一個微笑,一聲問候,一次攙扶,都是善舉。除了捐款,全省各地還有百萬註冊義工,還有數百個公益基金會,在用不同的方式幫助困難的人。慈善,應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。事實上,不可能人人都是億萬富豪或百萬富翁,但人人都可以擁有一顆善良真誠的心。這是慈善文化的源頭活水,也是終極歸趣。
  慈善——救助困難人群的生力軍
  兒童大病慈善救助、“情暖江蘇”、“心蕊工程”……近幾年,不少群眾遇到困難就會想起這些已經叫得響的慈善品牌項目。江蘇每年有150萬困難群眾獲慈善救助,年支出善款金額達6億元。各類慈善部門開展的安老、助孤、扶貧、助學、助醫項目,已達100多個。全省慈善事業亮點頻出,在保障和改善民生、促進社會公平中,慈善正顯現越來越突出的作用。
  去年省慈善總會共開展了十大類43個救助項目,涵蓋助困、助學、助醫、助孤、助殘、扶老、賑災和應急救助等方面,救助支出10477.36萬元(不含贈藥項目),比上年增長25%。總會始終堅持做實、放大提升救助效率效果的原則。例如“情暖江蘇”元旦、春節慰問活動,去年總會籌資500萬元,共撬動地方資金和物資折價14731萬元,給36萬多戶困難家庭送去了溫暖。總會在幫助“冠名基金”、“定向捐贈”落實具體救助項目的同時,還出資支持配合工、青、婦等組織開展專項救助工作,通過良性互動放大公益慈善效應。
  在9月剛剛運營的昆山慈善捐助義賣中心,人們可以看到全民慈善的能量。該中心負責集慈善物資受理、物資售賣變現、義賣活動承辦、愛心產品加工等,倡導“讓慈善消費成為一種時尚”,鼓勵市民通過購買捐贈物資變現成善款,實現慈善消費。中心還定期承辦義賣活動,為企事業單位、團體提供參與公益活動的平臺。11月份,中心就舉辦了兩場愛心義賣,為身患白血病的小男孩籌集醫療款。隨後,舉辦慈善義拍,由中國建設銀行提供的黃金手飾品和昆山市愛心學校孩子的布藝畫、畫扇等,受到了爭相搶拍。隨著慈善消費、義賣、義拍等新渠道的開闢,市民參與慈善的熱情不斷升溫,“人人為慈善、慈善為人人”的公益氛圍日漸濃厚。  (原標題:讓慈善陽光照耀到每一個角落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x58nxxqk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